你是否也经常遇到这些烦恼:找不到真命天子、睡眠失调或是得不到性高潮……可是当你向好友倾诉企图寻求宽慰时,得到的回答却总是不要再胡思乱想了。到底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摆脱这些困扰呢?
32岁的产品经理赖敏抱怨说:我和同部门的一位同事因为一份文件的原因闹得很僵,她连续几天不和我说一句话,让我一走进办公室就感到一种压抑的气氛。可是事实上,
尽管整个周末她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用心想了很多方法,反复琢磨要说的话,到了周一早上见到那位同事时,她还是没有勇气朝她微笑或是请她过来喝杯茶,而是冲过去直奔主题,主动提起了那份让她们失和的文件……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和解当然成为泡影。
赖敏的错误就是想得太多。当人对某件事过分看重和执著时,往往丧失了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头脑中萦绕不去的顽固念头会让人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继而小题大做,甚至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失败接踵而来,让人的情绪失控,局面也随之更加恶化。其实,她根本没必要花一整个周末去思考这个问题。不再胡思乱想是种正确而有效的方法,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谁让女人天生就比男人想得多呢?
不要总想着我容易脸红
29岁的Elise感叹自己没有选择一个简单省事的职业。她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工程师,负责用电脑模拟车辆在撞击试验中的反应,然后将结果汇报给有关技术部门。而技术部门则是清一色的男性,其中99%都有大男子主义倾向。每次当我向这些大男人们汇报试验结果时,看着他们那种不信任的眼光,我就会先从脚底开始发热,然后热浪慢慢上升,直到脸颊也变得像熟透的番茄,Elise委屈地说,如果有人发出嘘声或是咳嗽声,我的脸就红得愈加厉害。而我越是告诫自己要冷静,要自信,脸就反而越来越烫。这种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赤颜恐怖症,即容易当众,尤其是当着老板或是心仪异性的面而脸红,而且越是试图控制,情况就越是糟糕。据统计,约有10%的成年人长期为此类症状所困扰。他们常常因此而自责,却总是采取种种无效的逃避手段。
建议:解决这个问题的极端办法就是接受交感神经切除术,打开胸腔,切除一部分控制汗液分泌的神经。不过要小心,手术过程极其可怕,而且会带来诸如眼睑下垂、心跳减慢等后遗症。心理学家认为温和的行为和认知疗法较为可行:我们可以借助呼吸练习,并结合意念进行反复治疗。方法是:首先列出可能遇到的令你张口结舌的问题,如果圆满回答了第一个问题,那么马上就会有回答第二个、第三个问题的勇气,自信心自然递增。如果还是觉得会脸红心跳,就赶快抬起下巴做深呼吸,这样可以促使血液下流;也可以将思想集中于某个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老板衣服的颜色等。不过,与赤颜恐怖症做斗争的最佳策略就是不斗争。试着接受它,并发掘它积极的一面也许它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激发并活跃你的思维呢?总之,不要让顽固思想引发的此类症状成为另一种纠缠你的梦魇,导致恶性循环。
不要总想着我的真命天子
所有女人都等待着生命中的另一半,憧憬着与他在一起生活的美好画面:品尝着法式大餐,欣赏着浪漫DVD,度过美好的周末夜晚……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只能独自享用快餐面,一人看着悲情片,并绞尽脑汁筹谋如何才能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这样的想法可不太妙。首先我们容易在已知的常规策略中进行权衡,从而限制了可选择的范围,并极有可能遗漏一些例外情况;其次,当你要求得越多时,就越容易最大限度地表露你的欲望与渴求。这样的女人无形中给身边的男人带来巨大压力,让他们落荒而逃。
建议:淡然处之。尝试一些无法预知未来的约会,并静观事态发展。千万不可盲目热情、乐观,并要允许自己失败。有些女人总是将遇到的每一个单身男子都视为未来孩子的父亲。才不过一次接吻,就让她激动不已,开始幻想起两个人将来合住的公寓。心理学家建议这些幻想家们给自己设立一些短期目标,例如:和他一起吃饭,让他了解我的口味,而不是想象他拥我入怀时的悸动感觉;在商场买单时必须是因为我喜欢这条裙子,而不是因为他喜欢这种颜色。也许这样的约会缺少了一点激情,但却能让视自由如生命的男人倍感轻松。
不要总想着我达不到高潮
据心理学家调查,超过30%的女性从来没有过性高潮体验。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人对于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期望过高,希望每次做爱都能有高潮,但事实却往往让人失望。另外,许多小细节也成了阻碍达到高潮的原因,例如:担心自己没有脱净体毛,担心对方看到自己身上的赘肉……性爱成了一种较劲。时刻担心自己的外形与表现怎么可能让人全心投入?也难怪性高潮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建议:首先,要重新体会性爱的美妙,性爱不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某些性学专家甚至提出了一种逆向法,即双方都竭力控制住不让自己到达高潮。由于人都有逆反心理,越是控制,反而越容易产生高潮。其次,分散注意力。这可不是让你在做爱时还去想着今天的股市或是明天的菜谱,而是提醒你不要一味考虑自己的感受,要多观察对方的反应。第三,总结以往成功达到高潮的经验,必要时,可以情景再现。不过要注意,下不为例,否则容易有弄虚作假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