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看
成人科普 成人资讯

该怎么样对待性心理障碍?

该怎么样对待性心理障碍?

  在两性关系上心理偏离正常,而导致行为异常。是精神病中一个广义的临床概念。较具影响、观点折中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 – 10)列举世界公认的性心理障碍的3个主要类别: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 DSM – 1V)中性及性身份障碍一类里包括性功能障碍、性倒错和性身份障碍3组症状。在这里我们所指的性心理障碍是上述两大分类系统中除了性功能障碍以外,所涉及的全部障碍的总称。国际疾病分类中的性偏好障碍与美国分类系统中的性倒错标示的是同一概念。

  评价标准人们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变异很大,因此,仅仅统计学上的异常不能视为性心理障碍,人类的性有3种功能:生物学功能,即生殖功能;人生功能,即性体验是人生的一种重要生活体验,它对促进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或内容,给人带来快感和满足,体现人生的某种意义和价值:社会功能,即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功能,中国文化强调夫妻为人伦之首。健全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应该适当而和谐地完成上述3种功能。

  在临床精神病学实践中,性心理障碍的定义或诊断标准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性行为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社会、同一文化背景,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至今还没有衡量性行为正常或异常的绝对标准。区别只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一般认为,凡符合某一社会文化的规范、法律,以及生物学需要的性行为,被视为正常范围内的性行为。也就是说,那些不指向性交、不导致生殖或种系繁衍的性心理或性行为,以及使性伴及本人遭受伤害与痛苦的性心理或性行为,均属于异常。出现异常的性行为不一定表示存在性变态。那些为了变换性活动方式而偶尔进行的、尝试性的异常性行为,或者由于条件所限没有机会接触异性,性欲暂时得不到发泄而进行的异常性行为,如肛交、兽奸症、搞同性恋行为,不应归人性变态之列。某种宗教仪式要求祭司与动物性交,而祭司平时并没有这种癖好,也不能认为是性变态。只有成了习惯,变成了癖好,才能考虑是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不包括单纯表现为性欲亢进或减退的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者的一般精神活动无明显异常。

  类型性心理障碍主要分为:①性身份障碍:又分为性别改变症、双重角色异装症和童年性身份障碍3种。②性偏好障碍:主要有恋物症、恋物性异装症、窥阴症、恋童症、兽奸症、施虐症、受虐症、挨擦症、性窒息症,以及电话秽语症,指通过电话对异性谈论色情内容(有时伴手淫)以满足性欲的行为;恋尸症,又称奸尸、恋尸狂,对死尸发泄性欲的病态性行为;嗜尿症,即爱饮自己小便或观察别人撒尿的症状,以引起性快感;嗜粪症,对自己的粪便有特殊癖好,并导致性快感的行为等。③性取向障碍:主要有同性恋、双性恋。至于那些无法确定自己的性取向,搞不清自己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双性恋者,称为性成熟障碍。

  导致因素性心理障碍的原因仍有待于深入探讨,目前认为是生物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学因素 实验证明,染色体的异常,尤其是性染色体的异常,影响了胚胎发育时的性激素水平,从而造成性身份障碍以及性偏好障碍。临床观察,不少大脑颞叶病变的病人伴有变态的性行为。如轻度颞叶损害的病人,可不表现出智力缺损或精神病性障碍,却呈露阴症、恋物症、性施受虐症等表现。此外,某些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老年性痴呆等,可伴有性变态行为。有人调查单、双卵双生子中的同性恋发生率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单卵者明显高于双卵者,说明同性恋与遗传因素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性变态是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异性恋发展遭受失败,被阻于儿童的早期阶段。通常是男性,来源于儿童早期的恋母情结时的阉割焦虑和分离焦虑,如母爱被剥夺、遭受遗弃等。这种压抑有潜意识中的幼儿性欲,如果冲破压抑而直接地在意识的行动中表现出来,便成为性变态,如露阴症、窥阴症、挨擦症、恋物症等。因此,S.弗洛伊德说:变态的性生活就是儿童的性生活。行为主义学说主张学习的理论,认为只有性乐高潮是天生的、非条件的,其他均是学习而获得的,性活动的偏好也不例外。如某人在年轻时曾通过浴室门上的锁孔窥视女人的裸浴。由于锁孔狭小,只能看到女人的鞋袜和一部分身体,造成他将这些物品与性兴奋结合而形成条件联系。以后这些刺激物单独出现时,即可引起性反应,达到性兴奋,从而形成了此人的恋物症。

  在心理社会因素中,儿时的家庭环境与教育也起重要的作用:被双亲作异性对待、作异性装扮;双亲性活动不检点;双亲与异性子女同睡、同浴的时间过长;被成年人性玩弄;过早地接触淫秽作品,均可以造成日后的性变态。生活事件,如恋爱上遭受挫折、婚姻的不满意、家庭气氛紧张、事业的不顺利等,也均可造成性行为上的变态。此外,某些人格,如内向、怕羞、孤僻、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等,更易产生性变态。

  治疗 对于由于心理社会因素而造成的性心理障碍,从精神动力学派的角度,应找出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心理治疗。某些性心理障碍也可不去探究原因而开展行为矫正治疗。当然,若能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佳效果。行为治疗技术在性心理障碍治疗中应用得较多者为厌恶法,即用某种负性刺激(如电击)与偏离正常的行为反复多次地结合,以达到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故而厌恶法也称为反条件化法。对性心理障碍者进行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减少变态的性兴趣和行为;增加正常的性兴趣和行为,包括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与人际关系;对于不愿放弃变态性活动的人,则帮助他们遵守社会规范,避免侵犯他人,进而建立起正面的自我形象和生活方式。

  对于屡发性侵犯的男性性心理障碍者,可使用抗雄激素药,如甲羟孕酮等。其作用机制是:①抑制脑下垂体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②增加肝脏睾酮a -环还原酶,从而使血液睾酮水平下降,降低男子性欲,避免性侵犯的发生。近年来有用抗焦虑药,如丁螺旋酮,以及抗抑郁药,如氯丙咪嗪、氟西丁,来治疗性心理障碍者。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均表明,五羟色胺能抑制性活动,而氯丙咪嗪及氟西丁对中枢神经细胞突触间隙处的五羟色胺回收均起阻断作用,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的五羟色胺大为增加,抑制了性活动。此外,由于性偏好障碍与颞叶癫痫之间存在某些关系,有人用抗癫痫药进行治疗,以卡巴咪嗪的疗效较佳。

  对经长期心理治疗之后仍然坚持做转变性别手术的性身份障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在手术之前应给他们用异性激素,部分地改变其性征,并要求他们连续不断地作为异性而生活一段时间,通常为1~2年。术后还需对其本人及家庭进行指导。

  对性心理障碍的合理态度 人类也像其他生物一样,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发生各种变异。在人类正常性行为与异常性行为之间是一个连续体,只是在数量上有逐渐变化的过程,并不存在明确的分界线,有时很难区分孰是孰非。关键在于,性活动往往涉及他人,造成社会后果,因而需要有所制约。在性行为上所要制约的是那些损害自己和损害他人的行为。只要那些性行为不在医学和法律上造成问题,就不要予以过多干涉。除了那些损及个人健康,需要矫治;损及他人,冒犯了法律,需要制裁以外,都应取宽容态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诚仁之夜 » 该怎么样对待性心理障碍?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