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代性观念开放了,但是在我国尚没有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很多人的性知识都来源于网络。其实在这一点上,古人比我们开放的多,因为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性教育课程,而且还是贵族子弟学校里的必修课。下面小编就来揭秘一下古代的性教育。
性教育起源于东汉
在我国历史上,对性教育有正式的记载始于汉代。东汉把性教育作为贵族子弟学校的必修课,可见那时人们的性观念还是相当开明,对研究性问题相当重视。东汉建初四年即公元79年,朝廷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经学讨论会,由皇帝亲自主持,这个会议的记录以后由班固整理编辑成《白虎通德论》,简称《白虎通》,这是当时官方对经学的标准答案,对后世影响很大。可是,就是这么一部官方的极为正统的书,却对性问题十分重视。《白虎通》还有一节专门讨论辟雍。辟雍是古代的一种学宫,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在课程中居然还有性教育。
古代人怎么进行性教育
那么,为什么性教育要在学校进行而不能在家中进行呢?从《白虎通》看来,这个问题在那次御前会议上也被提出来了,《白虎通》记录下来了,原文解释道: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妇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意思是父亲不能教自己的儿子,这样轻慢不严肃。东汉把性教育作为贵族子弟学校的必修课,可见那时人们的性观念还是相当开明,对研究性问题相当重视。当然,从今天的观点看来,性教育不能父子相授,则未必。
广大民众的性教育
那么在我国古代,广大民众有没有性教育呢?当然有。不过没有那么系统、全面,而多用形象化教具,进行暗示引导的教育方式。嫁妆画和压箱底就是其中主要的两种。
古代的嫁妆画
嫁妆画实际上是一卷约有8张至12张不同性交方式的春宫画,因为社会大量需要,所以多用木版印制,乡土味、民间色彩很浓。在女儿出嫁前,父母往往购买一两卷嫁妆画,放在嫁妆之中,随女儿带到夫家去,到了新婚之夜,小两口他们往往对性是很无知,就把嫁妆画铺在床上照猫画虎地做。关于嫁妆画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其实物在民国初年还有不少发现,可见此物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期。东汉文学家张衡曾写过《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描写男女在新婚之夜的心情,后世对此诗评价很高,认为它丽而不淫、寄兴高远、以喻臣子之事君也等等。
性教育工具压箱底
除了嫁妆画以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性教育工具是压箱底。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为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性交合状的男女。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
当然,古代的性教育也决不仅是暗示引导,也有一些性学古籍可供阅读,但不那么普及。少女出嫁时,奶娘、稳婆、小姊妹可能会教她;有时小姊妹们会在新嫁娘窗前唱山歌,这些山歌都有性内容,唱山歌有调笑的成分,但也有性启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