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最知名的两性图册,春宫画一直流传到今天,依然受大众的喜爱。那么,在古代性知识缺乏,性文化如此隐蔽的情况下,春宫画成了古人学习性知识、了解性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最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春宫画不仅有性教育的功效,还有防火灾的功效。
春宫画起源于西汉景帝
春宫画的起源,一般都认为始于西汉景帝子惠王刘越的后裔刘海阳(公元前64至公元前50年在位),在他世袭的封邑广川郡(今河北省枣强县东)的宫室中绘男女性爱画于屋上。可是,实际上春宫画的起源比这还要早得多。汉朝刘向在《列女传》一书中说,殷商末期(公元前1040年左右),奢侈暴虐的纣王曾在宫中举行肉林酒池的餐宴,他抱着妲己恣意寻欢,在他们的床榻四周则围以绘满春宫画的屏风,两人一面欣赏这些画,一面纵情作乐。
在沈德符的《敝帚斋余谈》对春宫画起源的记述中,提到了广川王刘海阳、齐后废帝萧宝卷、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等,其实,中国古代的春宫画不仅起源于宫中的淫乐,也起源于民间一些性书的插图,甚至作为一种性教育工具启示新婚夫妻。有资料表明,在公元1世纪,似乎《素女经》之类的性学书籍已有带插图的版本了。
如《素女经》内的九势篇和《洞玄子》内的三十法,都可能有一些图画的附录说明。从《同声歌》可以看到,在汉时有可能以春宫画给新娘做嫁妆,以指导夫妻性生活,这被称为女儿图、枕边书或嫁妆画,这在后世的民间也有流传。从唐代到宋代,出现了少数画过春宫画的著名画家,他们的有些春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历史事实。
无名氏所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即为一例。多才多艺的南唐后主李煜曾和妻妹幽欢,他写下的著名的《菩萨蛮》词就记述了幽欢时的情景。在他的妻子大周后死后四年,李后主册封妻妹为小周后,又过了10年(公元974年),南唐亡于宋,李后主和小周后被掳至京师。小周后貌美,被好色的宋太宗赵匡胤看中了,把她宣至后宫,多次强行奸污。这件事被人画了下来,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图》,熙陵是指宋太宗,因为他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
明代是春宫画发展顶峰
人们认为明代后期是中国古代春宫画发展的顶峰,主要是指它的质,在量方面,清代的春宫画似乎较明代为多,也许是因为年代较近而存世的作品较多的缘故。从文献记载来看,清朝的春宫画能手主要有古濂和尚、王式、马相舜、马振、改琦等。中国古代的春宫画虽然被许多人所喜爱,但总是有私密性,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只能在私下把玩欣赏,所以极少有大幅者。这些春宫画不仅在内宫、在官僚豪绅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间坊肆中也十分流行,这是明代的春宫画和前朝不一样的地方。
原始初民崇拜性交
原始初民对性交是崇拜的,首先是因为性交能使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难以形容、欲仙欲死的快乐,认为其中一定有神力或魔力在。以后,又把性交与生育联系起来,认识到只有性交才能使女子怀孕、分娩,产生一个新的生命,于是对性交更加崇拜了。
春宫画具有辟火的功效
中国的古人认为性交能辟鬼神。古代有一种避火图,实际上是一卷春宫画,把它吊在房梁上,据说火神(是个女的,常穿红衣服)就会害羞,不敢来了,于是家中就不会有火灾了。古代还有一种护书,内容也都是性交图,古人认为性交图能辟鬼神,鬼神不敢上门,就能保佑家宅平安了。
古代还有一种花钱,又称春钱,上镌有不同体位的性交浮雕。古人常在钱箱或装有贵重物品的箱内放上一枚以祛邪,认为这样一来鬼神就不敢把箱内物品偷走了。少数民族多盛行模拟性交的舞蹈,例如苗族在盛大节日中常有这个内容,一人持一露阴茎的男性木雕人,另一人持一女性木雕人,边唱歌跳舞,边相互磕碰,模拟性交,象征人丁兴旺,繁荣发达。这些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春宫画的其他神奇功效
除此之外,春宫画还有其他的功效。如激发性欲的功能。人们感受性刺激,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实现的,其中触觉、视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娱乐功能。在男女性生活中作为助兴工具,这是和春宫画的性刺激作用密切联系的;教育的功能。即作为性学书籍的插图来昭示人们;或以嫁妆画的形式给女儿带到新郎家去,过夫妻性生活时照此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