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是人类最复杂最微妙的活动。不管当事人是否意识到,是否承认,恋爱中的种种心理表现,实际上都与人类最基本的性心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潜意识这个层次上,恋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未来性生活的准备、模仿、预现与寻求,只是男女有较大的差异而已。
恋爱始于吸引。最初的吸引来自对方的性别形象。这个形象实际上就是最有利于日后性生活美满的那种模式。
在外表形象上,最能吸引女性的男人,一般都是身材高大,宽肩阔胸,充满力度,给人以安全感。女性常把他们形容为厚。相反,单薄的男人总是令女性疑虑丛生。女性在未来的性生活中,主要靠肉体靠触觉来感受,客观上既需要一个雄壮而富于质感的主动行为者,又需要一个坚实的可依托者。这种难于自我察觉的心理需求,形成了女人心中的男性美的标准。
男性则容易被那些第二性别特征较为明显的女人所吸引,所谓苗条不等于瘦,丰满不等于胖就是这个道理。男人不大考虑对方的身高,却很重视她的皮肤,也是同样原因。这是因为在直接性生活中,男性更容易被视觉上的性刺激所激发,因此不自觉地形成这样的审美观。
气质的吸引力往往比外表更大。流行歌曲中叫做你(男)潇洒,我(女)漂亮。男人还有一首歌我很丑,但我很温柔。这是因为在未来的性生活中,女性无法容忍对方的粗暴、斤斤计较和放不开,更厌恶唯性无爱,就暗中生出相反的期望。女人常嗔怪男人傻,又最喜欢聪明。聪明是智力吗?不,是善解人意,是无需语言的交流。性生活美满的妻子不都因此而倍感幸福吗?
男人呢?除了漂亮,对女人最大的期望恐怕就是善良。一个刘慧芳,平心而论,与港台数百部言情电视剧里的人物没什么两样,却吸引了无数中国男性,就是因为她太善良了。尽管刘慧芳既无风韵又无性表现,但比起样板戏里的女人来,温顺就成了最大的性感。男人总是渴望成为性生活中的主导者,社会上的女强人总是被误会为家里的母老虎,因此,就是吃了豹子胆的男人,也不会被吸引。
人还有一种社会形象。少女总是觉得同龄的少男太不成熟,因为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男人确实很难体察和满足女人那份细腻与丰富,性生活中尤是。男性则总是被充满青春气息的女人所吸引,不管她们实际年龄是多大。在男人眼里,女人必须变成小妹妹的形象,才有可能跟她投入性过程。否则,男性的激情、体贴和责任心都难于被引发。
有了吸引之后,恋爱跨入第二步交往。男人常常脸皮厚。他可以马路求爱,可以吃着碗里的,目丁着锅里的,可以隔着锅台上炕,才约会第一次就计划起结婚或性生活了(至少在心底)。女人若也有情有意,会欣赏他的积极主动,却无法理解他为什么那么急不可耐,甚至怀疑:如果他早一点得到,会不会也早一点厌弃呢?
国外有一种生物社会学。它认为,男性的这些表现,都是因为他在生物学意义上的任务,就是尽早、尽快、尽多、尽广地传播自己的遗传基因。社会的一切性道德和婚姻制度,就是试图制约这种生物化行为。因此,一个男人若真心爱上一个女人,他完全可以专一,可以等待。但是批评者马上指出:女性也同样需要传播自己的基因,否则就不会有母爱,她为什么就不那么急,不那么多配偶化呢?
基因离恋爱太远了,更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男女在性方面的差异。男性的内动力主要来自生理上的性发育。他早早就开始了遗精、性梦和手淫。到了恋爱时节,他的性体验实际上已经很丰富了。他更急切地渴望通过爱情和婚姻,把自己的体验扩大到人际性关系上。这有什么不正常呢?当然,界限十分清楚,如果脱离爱情与婚姻,他就会堕落为色狼。
一般来说,女性正相反。她的月经初潮只是生育功能的开始,并不必然带来直接的性饥渴。她的性动力来源于逐步学习和经验积累,往往要到性生活开始后才慢慢地充分表现出来。她没有遗精,很少有性梦,手淫发生率和频率都远远低于男性,尤其是她比男性更不容易达到性高潮。当她初恋时,她实际上基本是个性体验盲。所以她可以对浪漫纯情的爱充满白日梦式的憧憬,却拒绝理解和接受爱情中性含义。她希望更深切更长久地体味爱情,甚至总有发誓独身的那几年。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如果性心理发育长期停滞,她不会去危害社会,只会用独身或遁入空门来自我惩罚。
恋爱的第三步是相互熟悉到亲密的地步。如果再出现相互真切关心,爱情就基本成熟了。即使到了钻石婚之后,双方爱情也仍然必须有四个最起码的基础吸引、交往、亲密和关心。否则,这样的婚姻会有家庭,会有责任义务,也会有白头谐老和相安无事,却唯独不会有爱情。
怎么确定是否已有亲密和关心呢?当然主要靠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这里,男女差异很容易又一次挑起误会和争端,甚至棒打鸳鸯。
许多男人太现实了。他们判断的标准常常以具体行动为主。深深的一个吻,难道还不是亲密吗?经济或物质上的往来,生活中的帮助,甚至孝敬未来的岳父母,难道还不叫关心吗?一旦女方甩出一句咱们分手吧,他们总是追问不休、借酒浇愁或上诉苍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当今中国变得太快,其中之一就是休夫剧增,在许多地区高达离婚案的70%。莫说女朋友,就连一些同居过的未婚妻,也居然敢说句拜拜就扬长而去,又没见多少大姑娘因失贞而上吊跳河。难怪有人把崔健的歌改成:不是我不明白,还是我不明白。
女性评价亲密和关心的标准,主要是感觉,而且是她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法言传的感觉。凡是讨论分手原因时,没有一个女性能用男人所能理解的语言,把自己的感觉说清楚,因此只好不说。这正如任何坠入情网的女人也说不清为什么爱他,只是好在不必说。在女性世界中,不管多亲密的行为,都必须是最切合自己心理需求的,才算是感情的表达,否则就成了冒犯。关心,指关怀我的心,否则花钱、干活儿、当好女婿又有什么意义?许多欺负老实丈夫的悍妇。其实归根结底是这方面缺乏得不可宽忍了。大龄女青年或离异丧偶女性之所以不愿刊登征婚广告,早已不是封建,而是因为她们最根本的要求是对我好,而这很难用男性世界的语言来表达。
这些差异深植于性生活中男女的不同需要和感觉方式;男性是进入、输入,容易地出现反应,一切都现实得理性化了。女性则是期待、体验、努力地寻求反应,一切靠感觉来推动来联接,梦幻般的非理性化也就理所当然了。不必说得更明白了,每对性美满的夫妻都知道这种差异,而且美满正是来自对差异的协调。
有了爱情,再大的差异也能弥合,但在差异中寻求爱情,却正是一切恋爱不如意的人的最大难题。人们甚至不愿或不敢承认(包括对自己),恋爱竟然是性生活的一种预先映象。其实,除了首先承认差异的现实存在之外,没有什么灵丹妙药。然后需要带着知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去投入恋爱。不投入,不遇点风浪,又何以了解、理解、改变和协调?过去很少有人讲这些大道理,但是那些从恋爱成功走到性生活美满再迈上性爱婚三者和谐统一的人们,实际上不正是这样做过的吗?这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