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女孩对自己的另一半要求的过于苛刻,因为她们会觉得自己有学历有好的工作有资历,这样的要求不过分,但是女孩们你们是否可以接受下嫁呢?
当具备了自己养活自己的实力,是否可以接受另一半并不是学历高、收入好的白马王子呢?听起来,下嫁的提法并不科学,似乎有划分阶层之嫌。其实,我们所谓的下嫁,只是社会世俗的标准,比如学历的不同,比如收入的差异……但世俗标准的背后是社会心理的曲径通幽。
采访中,大多数单身女白领都表示不在乎是否下嫁,可以接受学历、薪酬不如自己的男士,但在真正寻找采访个案时,记者却发现身边真正下嫁的女白领非常有限。这就出现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为何在观念上很多女白领都可以接受下嫁,但现实中的案例却如此之少呢?资深心理咨询师于东辉说:这就是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非典型下嫁婚姻
案例:陈晨 33岁 职员 已婚
学历:硕士
按说,陈晨算不上所谓的下嫁,她的丈夫老刘也是硕士,学历与她相当,而且收入远超过她。但陈晨依然感觉是下嫁。原因是什么?原来在于她所看重的不仅仅是学历和收入。他虽然也是研究生,但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学校牌子都不如我读的有名呀。她坦言。
其实,爱好艺术的陈晨生活中根本不看重学历和收入,当初找了现在的老公,看重的也是感觉可不可靠,能不能跟自己过一辈子。她在对方身上找寻的是对方身上有没有适合自己长久相处的特质。尽管在外人眼中,学艺术的陈晨和学经济的老公无论兴趣、爱好还是人生观都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他们还是碰出了火花,并结婚了。陈晨坦承自己在两人的关系上有优越感,不是我看不起他,而是差异真的存在。她把这种差异归结于老公上的学校没有自己的好,所以素质不如我。陈晨半开玩笑地说。
她举例说,比如世界观吧,他的世界观比较狭隘,只爱钱,除了钱没有别的爱好。言语间流露着不屑。而且,生活习惯不好,随地吐痰,回家乱扔臭袜子,不能平等待人。让陈晨没法接受老公,并让她觉得老公素质不如自己的地方,是他待人的方式。有一次,老刘开车进小区的大门,忘了带门卡,新来的保安不认识他,一定要查证件,老刘就暴怒起来,和保安吵了起来,任陈晨劝也没用,周围围了很多人看热闹。至今,陈晨觉得丢人,但当时也只能铁青着脸坐在车上。回到家后,当然免不了大吵一架,但最终老刘还是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可陈晨坚持认为对所有人都应一视同仁,而且要有礼貌,有修养,不能乱发脾气。
陈晨说,他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生活细节上的差异还有很多,比如老刘穿再好的皮鞋也会当拖鞋穿等等。她说着,自己也忍俊不禁。你看看,我是不是下嫁了?她笑着说。
虽然说了老公的一堆毛病,陈晨还是肯定了老刘的优点。他虽然很多小毛病,但人心地很善良,非常明朗,非常质朴,有可爱的理想赚够了钱就去贵州山区教书。所以还是很可爱。陈晨说话间,目光变得柔和,爱意流露。尤其是他从不怕我比他强。我追求事业,他很支持,也很包容。这点非常难得。
我现在对他是教导和忍耐并存,说不动了就沉默,然后有劲儿了再教导。陈晨开玩笑说。虽然他还是爱扔臭袜子,但是小毛病已经改了很多了。她笑着说。陈晨乐呵呵地讲着他们的非典型下嫁姻缘,其实自有它的合理性和长久相处之道。
下嫁:一场理智与情感的较量
一个女儿问父亲,如果有个女孩愿意跟一位残疾人结婚,您觉得怎么样呢?父亲回答那很好啊,这个女孩的品格很高尚嘛。但是当女儿告诉父亲这个女孩就是自己时,父亲马上勃然大怒,坚决反对。很多白领女性面对是否能够接受下嫁时,都表示可以,但现实中真正做到下嫁的却寥寥无几。在心理咨询师于东辉看来,白领女性面对下嫁问题时的反应和现实的对照,是理性和感性的冲突。理性上赞同,感性上却接受不了。于东辉说。
于东辉分析说,这个问题的背后有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虽然社会在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但传统的价值观一脉相承。而这种价值观和社会心理是被建构的。在母系社会以及现在云南的摩梭人,女性是家庭生产、生活的主力,从事主要的谋生工作,是被依赖的。如今人们对于男女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定位是从历史传承中接受过来的,在传统观念中,一个家庭中男性应该比女性强,男性是要养家糊口、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似乎这样才是合理的,正常的。如今,即使社会进步了,观念在更新,但传统观念和社会心理还留存有很大的影响。男的比女的强,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集体价值观的体现。于东辉说。
女白领就算理性上可以接受外在条件(学历、收入、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到了现实中,真的如此的话,她还是很难开心,还是会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好的,从而获得被支持、被照顾的感觉,获得一种安全感。否则,找不如自己的,总会有不安全感。于东辉说。除此之外,就算女白领本人在观念上不在乎,在现实中她依然会承受很大的外界压力,来自文化习惯以及社会习俗的压力,因此往往很难适应这种对传统角色的颠覆和改变。
传统社会中,女性没有工作,没有地位,男才女貌的婚姻组合才能够延续。但在当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在逐步增长,女性越来越优秀,在婚恋观上,传统观念和现实发生着激烈的冲突,在于东辉看来,必然有一部分优秀的高知女性面临婚姻的难题,在男比女强的传统婚恋观的捆绑下,最优秀的女性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异性。如果找不到,不如不结婚,下嫁谈何容易。很多单身女白领都抱着下嫁不如不嫁的心态。熟女不婚的社会现象和这种传统和现实的冲突密切相关。
于东辉指出,随着社会包容度、开放度的与日俱增,人们的观念正在受到冲击,未来婚姻的形态会越来越多样。女性比男性强,女性出去工作,男性在家带孩子在将来将会越来越被社会接受。他说。而且,男性未来比女性要多几千万,男性找同龄女性的几率会越来越小,只能到别的年龄段和层次中去寻找伴侣。所以,在于东辉看来,未来女性比男性强或者是姐弟恋的婚姻模式必然会成为一种潮流。
正方:可以接受/不在乎
案例1:看重的是人,而非标签
马英 33岁 职员 未婚
学历:本科
每次见到马英,她都衣着朴素,笑容灿烂。平日,马英从不赶时髦,甚至连高跟鞋也不穿,永远是一双慢跑鞋,一身休闲的打扮。虽年过而立,单身一人,但丝毫看不出她的着急和焦虑,反而从外表就可以感到她内心的平衡。说到是否接受下嫁,她露出平和的笑容,不在乎,重要的是这个人的人品,而非赚了多少钱,上了多少学。
马英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很多高学历、高收入的人,在她看来,一个人人品如何和这些外在的标签没有什么关系。有的人收入很高,很有钱,可穷得就剩钱了。她毫不客气地说。而且,最让她反感的是有些高学历、高收入的异性常喜欢拿这些做标榜。一个人外在的东西具有欺骗性。她举例说比如有时在大街上看到一些穿着漂亮、高档的人,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不文明举动。所以,学历、收入和一个人的穿着一样,都是标签。我在乎的是标签后面的人。只要他的品格释放出来能吸引我,其他的都是其次。马英表明自己的态度。
虽说不在乎是否下嫁,马英的一次恋爱经历还是让她对于下嫁的可行性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想法和初衷是好的,但生活毕竟是生活,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她不得不承认。那次恋爱中的男主人公只读了初中,是做生意的,人很本分,对她也很好。本来心想只要人好,上了多少学有什么重要呢?但交往过程中,马英感到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虽然知道对方没有坏心眼,全心全意对自己好,但马英还是处处都能感到两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总感觉跟他说话有点吃力,却分不清是什么原因从中阻隔。一次,马英和朋友一起去男方家吃饭,这位男士很殷勤,忙里忙外,但问题在吃饭时出现了他吃饭喜欢吧嗒嘴,而这一点是马英最难以忍受的,而她又不愿意指出来。这餐饭后,马英毅然选择了分手。
我挣钱不多,‘下嫁’后,对方收入可能也不高,将来可能少不了为柴米油盐的事争吵,但并不意味着我因此就后悔自己的选择。马英的态度和立场不改。
案例2:不合时宜的不在乎
晓如 32岁 自由职业 未婚
学历:海归硕士
从小晓如就很任性,长大后,童年的任性成就了今天执著的她。晓如大专毕业后,打工赚了一笔钱后跑到北京继续深造。我不想这么早就安定,还想见识更大的世界。就是这种执拗的个性使她能抛开身边的纷纷扰扰,一直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从大专到大本,再到出国攻读学位,直到现在拿着两个硕士学位回国。过去的同学、朋友早就为人父母,她却还是孤身一人。
你能否接受比自己学历、收入低的对象?即所谓的‘下嫁’?面对我的问题,晓如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前提是打动我,外在的不如我,内在打动我就可以。她又补充说她看重的是人本身,而非外在的东西。可所谓外在的东西,比如学历、收入的差异难道不会对两人未来的婚姻生活产生影响吗?我又抛出疑问。晓如回答得很干脆:如果有影响,而这个影响又足够大,那学历和收入都是可以想办法提高的。可是人有毛病的话,会很难改。在她看来,真正重要的是要看这个人是否正直,是否宽容,是否有家庭责任感,两个人之间是否能沟通。最关键的就是两个人有没有默契。晓如郑重地加上了最后一条。
PK
反方:我有我标准 拒绝没商量
案例:偏见背后的执著
王琴 29岁 外企 公关 未婚
学历:名牌大学 硕士
在所有的采访对象中,王琴是最爽快的一个。能不能接受‘下嫁’,关键看‘下嫁’的标准是什么。她快人快语。作为一个名牌大学的硕士,我当然不能找大专生、中专生,至少要是个本科生吧。她肯定地说。
王琴的择偶标准很有趣,在对方至少是大学生的底线上,她不在乎对方是否学历、收入比自己低,但却有一条铁的标准:对方所读的本科院校一定要是重点大学。我没有学历高低、收入高低之见,但有门户之见。她坦言。王琴绝对不能接受不知名的本科院校毕业的男性。这个标准可谓罕见,这观念不免有歧视之嫌,很多人即使有此想法,也难免遮遮掩掩,率性爽朗的王琴对自己的想法却袒露无遗。问及原因,她论据凿凿。
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素质教育,高考这一关是能力的证明。能脱颖而出上名牌大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至少有保障。王琴说。她补充道:当然,高考也有因为发挥失常没进入名牌大学的,但总的说来能上名牌大学还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一个体现。据她观察,参加工作以来身边接触到的人,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出来的人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差别的。她说这种差别多是体现在细节上。比如一些生活小节、为人处世的方式、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情商等等小事上。比如过去我们单位有一个同事,虽然研究生时读名牌学校,但本科读的不是知名大学,她为人就非常世故,很会迎合别人,让人感觉很不真诚,很不舒服。王琴说。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王琴就是如此,从不掩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越感。于是,她的择偶范围一下子缩小了很多。在世俗的标准看来,她样貌姣好,工作不错,收入稳定,有学识,有学历,但姻缘始终没有到来,她却不想因此降低标准,也许我是有点偏激,但在现实中,真的不能接受。她一如既往的坦诚。
说到为何不在乎学历高低,她的理由更加充分。现在的硕士、博士这些学历,其实并不是优秀的代名词,有时还恰恰相反。她说。有不少博士是因为本科毕业、硕士毕业后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才继续读的,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她接着以极其肯定的语气强调,博士、硕士这些学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优秀。
其实,我并不在乎是否下嫁,只是想找一个优秀的人,而名牌大学至少是确定优秀的一个标准。王琴总结道。
其实没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对于女生来说,也许下嫁并不是不好的选择,也许他是更踏实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