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完全封建化的旧习,历代有识之士屡屡提出变改。近代以来,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托克托县与绥远其它地方一样,汉族妇女缠足者仍很普遍。妇女缠足之恶习,因农民知识肤浅,一般村民之目光,多以紧裹金莲,迟步姗姗为美。
传统的缠足一般从3至5岁开始,年龄越小越能显示风格。当时,妇女缠足被视为一种社会时尚,更是一种地位的高低和个人审美观的象征。缠足有很多讲究,但越小越好。三寸金莲者感到自豪,走起路来扭扭捏捏,左右摇摆,最受人欢喜。
缠足后脚发生的改变
缠足开始的年龄,一般从4、5岁开始,耗时3、4年,到7、8岁初具模样。缠足前以热水烫脚,趁着脚还温热,将脚拇趾外的四个脚趾向脚底弯曲,紧贴脚底,并在脚下趾间涂上明矾,时间一长,脚缠得弓弯短小,使脚底凹陷,脚背隆起,脚的长度会被缩短。
云南吴氏老太太回忆她缠脚的经历: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
从侧面看,脚趾和脚跟已从中折断,两部分紧挨在一起,在软肉的附和下,形成一条由两端站立的曲线,脚跟臃肿,脚掌消失,脚背凸起。脚的全长不及自然长度的一半,整只脚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最恐怖的是从正面看脚底。那是一幅完全消解了人足的原始形象的荒诞图案。除了变形的足跟之外,已没有一丁点平滑的脚板。四个脚趾长短不一地向外转折,围绕在以大脚趾为轴心的脚心下面,脚趾的正面因此变成了脚板心,完全扭曲地压在了脚板底下。
缠足是一辈子的事,定型后极难再恢复
所以等缠足真正完成以后,基本上是没有可能再回复回去的。缠脚布必须一辈子缠着,下地时不可取下。行走时如果失去裹脚布,变形的脚部会失去支撑,疼痛不已。加上脚部骨骼部分早已骨折变形,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畸形。在骨骼定型以后是极难恢复的,此时想通过解开裹脚布恢复,那不过是再让她们再受一次苦难而已。
缠足通过外力改变脚的形状,严重影响了脚的正常发育,引起软组织挛缩,这个痛苦的过程是用言语不足以描述的。而一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小就要经受这样的痛楚,不情愿的忍受这种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摧残。
缠足的目的所代表的男性主导的审美意识、男外女内的角色定位对女性深具影响,缠足并不仅仅是一种改变女性身体形状的社会习俗,而与女性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的联系。妇女缠足促成了男女性别分工的强化,促使女性更加适合家庭手工业、家务、生育等领域,起到了强化男性对女性奴役和家庭生产自给性质的作用。经过百年的不断宣传与巩固,至今健在的缠足妇女已近绝品稀存了,但一些老照片为我们留下了中国陋俗的展示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