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性癖的病因
患有易性癖的人往往从小就有这样的倾向,从四五岁就开始,到青春期更加明显。他们不喜欢自己的生物性别,渴望变更自己的性别,不仅喜欢异性的穿着,效仿异性的言行举止,而且感到和异性混在一起很舒服。一般认为,该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致病:
1、生物因素。性别认同障碍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这一事实促使人们从胚胎发育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胎儿的性腺结构在初期本事准备发育成女性性器官卵巢的,到了胚胎发育的第6周,在Y染色体的作用下引起男性性腺睾丸的发育和雄激素的分泌。在胎儿雄激素的作用下,女性内外生殖系统的前身苗勒管逐渐退化,取而代之的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前身沃尔夫管的充分发育,最终形成男性婴儿。如果此时没有雄激素的刺激,胎儿的女性化倾向就会继续发展下去。
男性大脑在胚胎发育时较之女性发生更大的变化,这造成男性大脑的性别选择机制更容易出现问题。一旦男性脑中通过激素接受男性信息的部位和路径出现障碍,那么,即使他出生以后躯体里的雄性激素正常,也只能维持他躯体的男性化,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的性别身份认同和性取向。
后来的学者陆续发现一些易性癖患者的内分泌也有异常,如1986年费特威特发现32.5%的女性易性癖者有内分泌异常,1991年威道而纳发现男性易性癖者血中考的松升高。但是内分泌异常与早期胚胎发育的联系机制并未得到完全阐明,其作为病因还未完全被公认。
2、心理因素。学者多公认易性癖的产生与性别识别的错误学习有关。这种错误靴子主要来自于母子结合的作用,即一种可以强化男孩女性化的心理因素。早在怀孕期,母子间的接触就已经开始,生命成形成的第一天起,对母体温暖呵护的感受就随着胎儿的发育日益增强。婴儿降生以后,母婴的目光交流、皮肤接触,以及母亲关怀的话语、慈爱的态度,都使婴儿与母亲建立起一种特殊联系。男孩出生后与母亲相处密切,母亲极宠爱他,并使他继续维持这种与母亲难分的状态,母亲形象占据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一种女性化的倾向在男孩身上建立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认同的过程,但也造成了男孩性别认同错乱的潜在危险。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会对性身份障碍起一定作用。如母亲把男孩当女孩样、穿女孩衣服,患有妻管炎的父亲在家庭中似无其人,缺少男性示范模式,会导致男孩心理性别认同的错误,使其产生易性癖。社会上广泛存在男尊女卑、女性就业困难等性别歧视现象,造成女孩和母亲对女性性别强烈不满,也助长了女性易性癖的产生。(这样爱两性健康网(www.zheyangai.com )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