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属于中医中的证型,因为容易出现,我们要知道它的症状表现。那么,肝肾阴虚的表现有哪些?
临床表现
肝肾阴虚的症状主要为:头晕目眩、目干、视物昏花或雀盲,齿摇发脱,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午后潮热,颧赤盗汗,容易疲劳、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抽搐,面色暗黑,毛发不荣,爪甲枯脆,胁隐痛、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腰膝酸痛、不孕、舌红、少苔、女子经少或经闭、男子遗精,脉沉弦数等。
肝肾阴虚,肝络失滋,肝经经气不利,则胁部隐痛;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扰,则头晕目眩;肝肾阴亏,不能上养清窍,濡养腰膝,则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虚火上扰,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肝肾阴亏,相火妄动,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男子遗精;肝肾阴亏,冲任失充,则女子月经量少;阴虚失润,虚热内炽,则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本证以腰膝酸软,胁痛、眩晕、耳鸣、遗精等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辨证施治
治法:滋阴益肾,补血养肝。
肝肾阴液相互资生,肝阴充足,则下藏于肾,肾阴旺盛,则上滋肝木,故有肝肾同源之说。在病理上,肝阴虚可下及肾阴,使肾阴不足,肾阴虚不能上滋肝木,致肝阴亦虚,故两脏阴液的盈亏,往往表现盛则同盛,衰则同衰的病理特点。故治宜滋阴益肾,补血养肝。治疗肝肾阴虚的中药代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可根据具体情况随症加减。
例如症见肝肾阴亏,兼有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治宜滋肾养肝。主方:杞菊地黄丸。方药: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温服,或制丸服。
胁痛者加川楝子、赤芍、郁金;腰膝痠软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者,加知母、鳖甲、龟板;若见齿衄,加炒山栀、白芍、代赭石;若眩晕者,加鹿角胶(烊化)、龟板胶(烊化)、龙骨、牡蛎;若见雀盲,加服羊肝丸(羊肝、当归、木贼、蝉蜕、夜明砂);遗精,加知母、黄柏、煅龙骨;月经先期,加女贞子、旱莲草;痛经,加香附、郁金、川芎;闭经,加丹参、菟丝子。
肝肾阴虚的表现主要有这些,要想解决还得辨证论治,自己千万不要乱吃药物,否则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