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看
成人科普 成人资讯

司马迁受腐刑作史记故事 司马迁为何受到宫刑

  司马迁,号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逝于公元前90年(汉武帝征和三年)享年55岁。后人多称他为太史公,因为他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此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称于世。

  司马迁生于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父亲司马谈,汉武帝时做过太史令,他学问渊博,但过早去世,他一生搜集的历史资料,为司马迁创作《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司马迁父亲未做官时,以农为业,少年的司马迁参加过农业劳动。他自少聪慧,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自言年十岁则诵古文。他年少时跟大儒董仲舒学习古代典籍,这也为他后来创作《史记》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受宫刑

  司马迁二十岁时,中止了闭门的读书生活,开始了游历生活,他从京城长安出发,足迹遍及江苏、浙江、湖南、山东等地方,一两年的游历生活,他搜集到了的第一手历史材料,这对他后来创作《史记》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宋代的苏辙曾说过这样的话:太史公行天下,周揽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杰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遭受极刑的前因后果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的遭受宫刑,是因为他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孙子)辩解。该不该为李陵辩解呢?另当别论;但不会有人说,司马迁遭受宫刑是合理的。谁都会觉得封建帝王太残忍、太可恨了!简直要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去为司马迁报仇雪恨了!

  司马迁遭受宫刑的缘由,在《报任安书》一信中有了详细地记述,这省去了后代人的各种推测和繁琐考证,由此观之,司马迁的这封信,其价值是异乎寻常的!

  李陵是怎样投降匈奴的?司马迁是怎样为李陵辩解的?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怎么样活下去?这些都是未知这段历史的人要询问的。

  汉朝到了汉武帝时代,和西域的匈奴有了往来,也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138年,有张骞通西域,后又有苏武出使匈奴,苏武被扣留十九年后才回到汉朝。公元前103年,汉武帝派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率六万士兵去攻打匈奴,李陵率五千壮士单闯一路,目的欲分散匈奴兵力,以减少主力军队的压力。结果李陵被匈奴三万人马围困,五千壮士勇猛搏杀,匈奴却又派八万人马围攻。李陵率领将士杀敌无数,却仍未能突围,寡不敌众,箭矢如雨,将士死伤大半。在粮尽矢绝、救兵不至、无颜回朝的情况下,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

  如果说李陵有错的话,那就是没有以身殉国。司马迁并没有为李陵辩说无罪,而是说李陵的投降匈奴是万不得已的。司马迁以李陵的平时为人,认为李陵极有可能正在寻找机会再为朝廷出力。

  司马迁只是实事求是、秉公而论,他与李陵非亲非故,不是有什么私交,有意为李陵开脱罪责。他在信中说: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趋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这段话,把自己为李陵辩解的缘由,说得很透彻。

  其实,司马迁对武帝是忠心耿耿的,世间再也没有什么比对别人忠心耿耿却遭到误解、遭受严厉惩罚更可悲的了!

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本欲向武帝陈述自己的看法,但觉得自己官职低微,正愁没有门路。也是天意合该如此,适会武帝召问,于是司马迁把自己的一腔想法倾倒出来了!司马迁试图用他的说法来宽解汉武帝,同时也想以此堵塞朝廷中的那些不良风气:见人得势极尽阿谀逢迎,见人失势投井下石、诋毁诬陷。司马迁作梦也没有想到,汉武帝不仅听不进耳朵,甚至大怒,甚至误解他替李陵辩解是有意攻击贰师将军李广利。

  司马迁在信中说: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词。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大理,即廷尉,主管诉讼刑狱的官)。

  司马迁就这样,被大理寺定罪为诬上判处死刑。按照当时的刑律,定为死罪的犯人,有两条路可以活命。一是拿钱赎罪;一是受宫刑(又叫腐刑,像太监一样阉割生殖器)。司马迁既没有钱赎罪,又没有人出面营救,他想再活下去,就只好接受耻辱的宫刑了!

  司马迁在信中是这样说的: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这一年,是公元前98年(汉武帝天汉三年)。司马迁四十八岁,正是他开始写作《史记》的第七年。

  司马迁受此奇耻大辱,还能活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他想活下去,因为他的《史记》还没有写完。没有这样的愿望做支撑,他早就自杀了!司马迁以史为鉴,想到过去许多有名的人物,都是受了苦难之后,才发愤著书的。一方面为这尘世留下了千古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鸣不平于天下后世。

身残而其志坚总成巨作

  太史公却不能一死了之,这其间实在有三个不得不说的原因:其一,汉庭的所作所为不值得让自己殉身全节;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意思是,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狗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不相识的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其二,即令自寻短见,文武百官也不会拿自己与召忽、子推相比。其三,《史记》未成,宏愿未了。

  司马迁在信中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也。他还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为写完《史记》,忍受了极大的肌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他信中说: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是说,他极端痛苦,肠子每天在腹中不断地搅动,坐下来恍惚迷离,好像丢了什么;出外则不知要往哪里去,去做什么。每想到这耻辱的事,汗便从背脊上冒出,湿透了衣裳。

终成伟大

  《报任安书》长达两千多字,这么长的古文,是罕见的。这篇古文最早出现在班固的《汉书》中,清代编纂的《古文观止》收录了它,评析说: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这是很中肯的评价。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部鸿篇巨著,它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体制和规模,被汉以后的史学家称为史书的极则,在文学上,它的成就和影响也是巨大的,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一部记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初年的通史,时间跨度三千多年。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前后写了十几年,空前绝后的旷世之作。

  宫刑对于一个人精神的伤害远远大于肉体之痛。遭受此种打击却还能从疾风怒雨的心理阴影中走出的人,亘古少见。但欧洲中世纪的阿伯拉尔与中国汉代的司马迁却做到了!二人同遭宫刑,不仅没有倒下,反而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爆发出更大的精神能量,写出了一部千古华章。这一切,恐怕是当初滥施暴力者所始料未及的!试想,如果他们的身躯未遭删刈,便不会有隽永深刻的《劫余录》,虽然司马迁仍然会著述《史记》,但其笔锋也会因少了几分世事磨洗而黯然无力!阉割之于他们,便如将其精神之剑投入冷水之中加以淬火。是的,对于杰出之士而言,肉体的毁坏,足以刺激其精进不休、升华蜕变;与此相反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一旦惨遭宫刑,则其肉体再是健全,也无法掩饰其品格之残缺与灵魂之渺小。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绝于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诚仁之夜 » 司马迁受腐刑作史记故事 司马迁为何受到宫刑

评论 抢沙发